保定钟楼,又叫鸣霜楼,原名宣德楼、干云楼,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西路233号北侧,紧邻大慈阁,始建于明宣德年间。

保定钟楼,属大型木式建筑,坐北朝南,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,建于高台之上,底层一大间,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重檐歇山布瓦顶。二层楼上悬挂有大钟,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(1181年)。整个建筑外观秀美玲珑,体现了古建筑的典雅与庄重。保定钟楼是保定古城中可以将保州城和保定路、保定府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的重要文物之一,大钟体现了中国古代铸造学、声学的高超水平,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,楼体的建筑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。
保定钟楼里的大钟悬于二层楼上,两根高8.5米,直径0.45米的擎天柱支撑着大钟,在柱的顶端有八根横梁搭成框架,钟挂在最上方的双坊上,这样每根横梁均匀受力,既减轻了柱子的压力,又起到了固定支架的作用,具有抗震功能,使钟体保持平衡,悬挂科学。

保定钟楼整个建筑外观秀美玲珑,体现了古建筑的典雅与庄重。
保定钟楼是保定古城中可以将保州城和保定路、保定府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的重要文物之一,从金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一直到新中国,记录了不同朝代、不同民族、历代政事的历史变迁。
保定钟楼大钟的铸造工艺,楼的建筑工艺都比较精细。大钟体现了中国古代铸造学、声学的高超水平,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,楼体的建筑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。